
今年第3號臺風“格美”以其超強的破壞力,先后登陸我國臺灣、福建沿海,不僅給登陸地帶來了猛烈的風雨影響,其外圍云系與西南季風相結合,還使得水汽在湖南地區強烈發展,形成了清楚的輻合切變,導致湖南多地遭遇強降雨,成為此次臺風災害中的重災區。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,我們既要看到防災減災中的堅韌與努力,也要深刻反思并前瞻城市發展中的挑戰與機遇。
眾志成城,方能共克時艱。臺風“格美”的到來,無疑是對我國防災減災能力的一次嚴峻考驗。從中央到地方,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迅速響應,組織力量搶險救援,及時轉移受洪水圍困的群眾。湖南省委書記坐鎮應急指揮中心調度,省長到災害現場指揮救援,全力以赴應對災情,最大限度降低損失。這種上下一心、眾志成城的抗災精神,是我們戰勝自然災害的重要法寶。同時,我們也要看到,在防災減災的過程中,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。比如,一些地區的預警系統還不夠完善,救援物資的準備和分配還需要進一步優化。這就要求相關責任主體在未來的工作中,不斷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,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和水平。
審時度勢,要在固本強基。臺風“格美”給湖南地區帶來的強降雨,不僅導致了農村地區的山體滑坡、道路沖毀等災害,也讓城市內澇問題凸顯出來。長沙、湘潭、郴州等多地出現短時強降雨,由于下水道流速和流量的限制,導致內澇現象嚴重。這既是對城市基礎設施的一次警醒,也是對我們城市發展理念的一次深刻反思。面對城市內澇問題,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抱怨和指責上,而是要以建設性的視角,審視城市的防洪排澇能力的提升。這需要我們城市根據發展需要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,加大下水道等排水設施的投入力度,提高其設計標準和施工質量。同時,還要注重城市綠地的規劃和建設,增加城市蓄洪能力,減輕下水道系統的壓力。此外,還可以引入和豐富更多的科技手段來提升城鄉的綜合防洪排澇能力,如利用智能監測系統來實時掌握雨情和水情,為防汛抗洪提供科學依據。
久久為功,亦需科學規劃。面對自然災害的考驗,需要堅持久久為功的精神,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,不斷推進防災減災和城鄉發展的各項工作。在防災減災方面,需要加強預警系統的建設和完善,提高救援能力的專業化和高效化水平,優化物資分配的公平性和及時性。在城市發展方面,要堅持高標準規劃、高質量建設的原則,不斷提升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水平。同時,還要注重提高廣大農村地區的防災減災工作能力和水平,加固河堤、科學選址建房、允許不適合建房的老宅基地退出等等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更好地應對自然災害的挑戰,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。
責編:何璐
來源:今日郴州
下載APP